簡單生活練習│自備熟食容器的初心者筆記

自從接觸了許多與零廢棄有關的書籍、影音後,開始想嘗試這樣的生活模式,目前目標以「物盡其用、減少廢棄、簡單生活」為主軸,也就是盡量減少生活中不必要的廢棄物產出、一旦買了就盡量發揮物品的功能、用不到就找能接手的人。這次分享的是自己在食物器具的選擇。

一、選擇考量
由於華人的飲食習慣多半以熟食、熱食為主,為避免器具在接觸到熱食可能釋出一些化學物質,我在挑選便當容器時,以玻璃保鮮盒、不鏽鋼便當盒、不鏽鋼鍋具為主。不銹鋼便當盒、湯鍋是家裡有的,玻璃保鮮盒則是之前為了帶便當而買的,購自日本雜貨店、路邊攤雜牌,我也不知道是什麼品牌。

至於一直有不少廠商開發的食品級矽膠餐盒,目前暫時不考慮購置,因為手邊有的玻璃保鮮盒、不鏽鋼便當盒數量已經很多了,好好發揮它們的功能也是一種環保。新添購的cosmicos食物袋,最初預設使用情境為裝熱壓吐司、歐式麵包,為了進可攻退可守,選了中尺寸。選擇cosmicos的原因很簡單,廠商在尺寸、適用情境、清洗方式都說明得很清楚,袋體設計簡單大方,應該蠻容易清潔。

二、使用情況
1.玻璃保鮮盒、不鏽鋼便當盒、不鏽鋼鍋具
不鏽鋼鍋具主要裝湯料、麵食,玻璃保鮮盒、不鏽鋼便當盒則是用來裝便當類的東西。我會觀察店家的作業模式、與顧客互動的情況,以了解店家對於這種會打亂他們作業SOP的行為的接受度。如果接受度很低、對於作業過程比較難以接受變化的店家,通常我不會用自己的餐盒。

便當盒、保鮮盒有無分隔設計,明顯差異在於有分隔設計可以分開擺放菜餚、主食,比較不會產生味道混淆的狀況,但如果想買像是超大雞腿、超大片排骨這類長寬偏大的食物,有時候分隔設計反而會變成一種阻礙。

個人經驗是要去外帶韓式湯飯時,選用分隔便當盒搭配不鏽鋼鍋具是非常切合的選擇。分隔設計能讓店家同時放入主食與小菜,湯鍋則能承裝湯品與湯料。另外有在Dcard上看到,有店家表示用玻璃材質會比較方便他們作業,因為不鏽鋼材質導熱太快,反而讓他們可能在裝菜時燙傷,因此建議大家可以先詢問店家哪種材質的器皿比較方便他們作業喔。

至於路邊攤雜牌與日本雜貨店的玻璃分隔保鮮盒兩者間最大的差異在於,路邊攤雜牌的上蓋扣鎖在蓋上扣住、打開的順手度,真的比不上日本雜貨店的商品。日本雜貨店的蓋子邊邊有做取出膠條的空格,因此要取出膠條蠻容易的;路邊攤雜牌沒有這種設計,但是因為膠條與蓋子的密合度沒有到非常好,用迴紋針、小夾子,甚至徒手取出均非難事。

由於玻璃保鮮盒、不鏽鋼器皿都有一定體積,更別說玻璃材質頗具重量,較適合點到點情境使用,例如在辦公室內準備一套食器,要出去買午餐回辦公室吃時帶著使用。對於每天都要出外勤的人來說,這樣有份量的器具可能比較不方便,更別說一般人不會想隨身帶著玻璃保鮮盒,只為了潛在的購買可能。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折疊式餐盒、矽膠材質容器有一定市場,輕便、易攜帶就是它們最大的優勢。

對我來說使用玻璃保鮮盒、不鏽鋼便當盒還算方便,如果說跟使用一次性餐盒的差別在哪,除了不用倒垃圾、要花時間洗碗外,還多了一種說不出的輕鬆感,或許倒垃圾本身很讓人煩躁吧XD。

2.食物袋
原先預設買來要裝熱壓吐司、歐式麵包,沒想到用了一次裝熱壓吐司後,生活情境突然大改,幾乎無用武之地,相隔近一年才第二次使用,功能是裝雞蛋糕。中尺寸裝熱壓吐司真的偏大,如果買食物袋的目的單純是為了裝吐司饅頭這類型的食物,應該買小尺寸的就夠了。另外,我選購的這款沒有搭配把手,用手抓著食物袋,久了會感覺虎口很痠,擔心的話可以選購有搭配把手的款式。

使用感想是內袋多少會吸附食物的味道,也會沾到一些食物的顏色,使用完畢盡快清洗、拿到通風處晾乾,味道會散去、顏色會清掉。後來請家人拿食物袋購買巧房餡餅的產品,他們立刻表示擔心會在袋子內留下大量油漬及味道、難以清洗(註),最終還是用店家提供的一次性紙袋。另外我有點好奇上班忙碌、或沒有固定座位的上班族,有時間與空間維護嗎?食物袋(不針對任何品牌,單純針對食物袋這個產品)對上述的上班族來說,是否是個容易利用的東西呢?對此,曾有人分享使用布袋裝麵包,所以到底用哪種方式最自在,就請衡酌自己的情況。

三、結語
想要自備熟食容器,可以先從比較容易執行的情境開始做起,確認自己會長期落實後,再來依照自己的使用習慣、偏好、使用情境等,增加不同的道具。希望能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減少垃圾體積。

註:後來看官網有標示「高溫的油炸(烤)物需放涼之後,再放入輕食袋 。」看來家人是對的。也因為PEVA材質有此特性,購買前可以將此點納入考慮因素中。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簡單生活練習│整理衣物─淘汰篇